郑荀将那亵裤洗完,悄悄挂于屋内,他旧时翻古籍,曾多次见着句:“不过妇人尔。”
此刻想来却甚觉荒谬可笑。
郑荀那边临近考期。
却不知自己早成了大寨村民口中的谈资。
大寨村谁不知道庞六儿背祖,为了他把家里的地都给贱卖,临了却成了弃妇,自觉在村子里没脸见人,人都搬走了。
还有那好事的打趣乔氏:“倒是便宜了你家,白得三间大瓦房。”
乔氏惯来爱打秋风,这会儿却不接对方话茬,提及庞六儿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
支吾两句便匆匆走了。
乔氏可是之前吃板子吃怕。
县太爷虽已居官末位,可在这不小的真定县,他就是天,说话比什么皇帝老爷还管用,稍皱皱眉就能要了他们一家老小的命。
乔氏在外面不敢放肆,回到家里却忍不住犯嘀咕:“都和离了,那小蹄子不会让县老爷给瞧上了,要纳做妾吧,不然能这么护着。”
倒也不是没可能,庞六儿那长相,不说大寨村,就是周围几个镇子,都找不出比她更出挑的来。
庞青川幼时高热烧坏了脑子,人不算全傻,只比常人要迟钝些,没学会手艺,如今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
乔氏心里憋屈着,那狗子和香儿也不知跑哪儿玩去,见着庞青川担子上没见少的货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老庞家的侄女可是厉害着呢,这边刚被休了,转头又勾搭上县太爷,赶明儿县太爷成了你侄女婿,你让他给你个捕快当当,好歹也吃上公家饭。”
乔氏嗓门可不小。
这厢说者无意,屋外却是听者有心。
六儿肚子里那块肉刚两个多月,还不怎么显怀,却已将六儿折腾得够呛。
她本来赁了个鱼摊子,就在街尾处。
可如今别说闻着鱼味,她连粟米粥都喝不得,早晚呕吐得厉害,只四五天下来,竟都瘦了不少。
六儿反应太大,她自觉身子好着,白日里忙活完全没有问题,却还是忧心肚子里小崽子有什么意外,豁出去使了银子去看大夫。
那“仁善堂”的大夫倒是个好的,替她把了把脉,最后只收了她一半诊费:“无碍,月余症状便能自行消失,可买些腌制酸枣食用。”
那东西又酸又甜,六儿爱吃,七八月时漫山遍野都是,不过果期短,过了这两个月份只能去高价买些或腌或炒的成品。
郑荀以前拿了抄书的银子,曾给她买过当零嘴儿吃,六儿自己不稀罕白花这个钱。
六儿心想,怎么又惦着他了。
也怨不得六儿,她经历了大梦一场,如今虽说是已对郑荀完全死心,毕竟以前可是常把他挂在嘴边。
-
二月初九,长安城内天刚蒙蒙亮,郑荀、王义、何璟三人俱换了新的袍子,偕伴出门。
自当日起,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五共三场。
考生历经各项搜检,最后方能进入考棚,次日出。
这数日最是磨练考生的意志,何璟毕竟考过前两次,郑荀二人听他讲,考试途中癫狂的、溺尿的比比皆是。
很多考生为避免失态,只少食甚至整日不食。
因此不少手无缚鸡之力的考生甫考完试,就得缠绵病榻许久。
王义身子不算好,考完后每日仍用莲子汤、核桃乳服用,将将养了十来天。
饶是郑荀身子骨不弱,他至二月十六日从考棚里出来,也只觉吃不消,回到赁的宅子里头,蒙头大睡了整一日方才缓过来。
放榜乃三月中旬,这段时间长安城平康坊异常热闹,平康坊一带多妓,更要紧的,那离东市近,附近还是许多达官贵人的住所。
许多举子考完后便在那附近找门路,或借由平康妓将自己名声传出去,或借此结交权贵。
便是王义与何璟,也在同乡的邀请下出去了两三回。
结交是假,嬉游却是真。
唯郑荀,每日如考前那般足不出户,不知从哪个书肆里接了活计,老板听说他是常山郡府试的解元,不但多给他支取双倍银子,还请他帮书肆题了匾额。
“依着子辅之才,定能高中的,倒是不必这么拼命。”何璟道。
郑荀却没放下手中的笔,只携笑道:“不愿家中辛苦而已。”
文人多迂腐得很,尤其他们这些举人,不事生产,若家里富裕还好,那些农家子弟哪个不是举全家力气供出来的。
说难听点的,跟水蛭没什么区别,将全家血都吸干。
两人听了郑荀的话,顿时心生惭愧。
何璟与王义干脆闭门谢客,推说身体不舒服,拒了先前的邀约,只一心在屋子里抄书赚钱。
至三月十五日,会试放榜,三人一时竟都忘了时间未出门去看。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由远至近,几个报喜队伍同进了窄窄的巷子,周围邻人皆开了屋门来看热闹。
“恭喜延安府何璟老爷,第二百三十八名!”
“恭喜枣阳县王义老爷,第四名!”
又两人齐声道:“恭喜常山郡真定县郑荀老爷,第一名会元!”
巷子顿时被挤得水泄不通。
三人掏出银子将报喜人打发走了,何璟对着乡邻作揖道:“改日定请大家吃酒。”
众人这才散去。
那房主本就住得不远,听到消息也匆忙赶过来。
一院三贡士,还出了个会元,指不定他日就是跨马游街的状元,他这院子改日连名字都可以换了,何尝不愁租不出去。
房主怎么都未料到自己会撞到这般好运,有意早早卖他们人情,硬是免去了七成房资。
院子里浸在一片喜悦之中。
夜里三人都喝了许多酒,何璟虽名次不怎么样,倒是表现最明显的。
“如今可算对家里有交待了,你们不知道,我这年纪,倒还要跟着儿子同读书,着实觉得羞愧得狠,我家妇人笑我怕是要跟孙子同进学。”
王义笑了。
郑荀也跟着咧了咧嘴。
“子辅倒是不用忧心这。”
郑荀却若有所思地怔了瞬。
他想起梦中庞六儿挺着个肚子站在他面前的样子,小妇人不知为何竟恨透了他,连梦里也非说怀了别人的种,搅得他不得安生。
众贡生间俱在传这位新出炉的会元是何方神圣,未曾见他出来走动过。
那边熙和帝阅过考卷,向一旁高自恩递过去个目光。
高自恩自幼就伺候着熙和帝,最是会揣度圣心,三两句便将郑荀的生平说了。
熙和帝听罢,倒是感慨了句:“竟是郑公的后人,若三元及第却也不算辱没了先祖之名。”
只单句话,就提前将殿试名分定了。
高自恩明白熙和帝的心思,熙和帝继位五年,如今皇位还做得不大安稳。
先帝无子嗣,不忍江山旁落,无奈选了父母皆亡的熙和帝,却又不甘心如此,楞生生选了三位辅国大臣出来。
若当年萧珒(文忠皇帝)顺利继位,他们这一支何故如此憋屈,小心翼翼至此,生怕招了皇帝的眼。
熙和帝对郑荀有几分兮兮相惜,移情的味道。
“若这位郑会元堪大用,陛下倒是可以安枕无忧了。”高自恩道。
-
郑荀一人去了延康坊南边的西明寺,据说那儿的签文最是灵验。
寺中善成大师乃儒玄佛兼通的高僧,常开坛论经,于士族高门间颇有几分名气。
郑荀不大信这些,却只为图个心安而来, 近来两天他莫名心慌得厉害,明明会元已是囊中之物。
“施主,我家师傅善成大师邀您一见。”忽有小僧侣双手合十立于他身侧。
西明寺占地极广,僧侣在前面引路,带着郑荀穿过几间寮房井亭方才停下:“施主,请进。”
善成看着刚至不惑之年,他身着僧伽梨衣正坐于禅榻间,右手执壶将滚水倒入茶盅内:“却是唐突,刚才你进寺时我见了你一面,觉得有缘,这才让人去请你。”
郑荀接住茶盏谢过:“无妨。”
“可否让我替你算上一卦?”善成递了纸笔来。
郑荀几乎未加思索,只在纸上落下“六”字。
善成抿着唇盯着那字久久不说话,低垂着头静默片刻才开口道:“竟是正反象。”
正卦与反卦同现。
“施主日后必定位极人臣,只是这子嗣姻缘有些怪异。”
什么子孙满堂,亦或是茕茕孑立,郑荀笑笑,并不当回事。
郑荀出了寺门,至半山腰时忽地降起雨。
春雨易病,果然郑荀回去夜里就发了高烧。
何璟跟王义第二日见他久久不出现,这才破门而入,人都已经烧糊涂了,直胡言乱语。
三日后便是殿试,二人不敢耽搁,忙寻了个出诊的大夫来,那大夫药用了,甚至加重了一剂,只人稍微有些好转,却又很快复烧起来。
换了两三个大夫,还是如此。
何璟与王义轮流守了一夜,眼看着人都要烧没了,二人对看眼,几乎同时喟叹了口气。
“白日里我们同去鸿胪寺说明情况罢。”
这事可瞒不得。
四月初六殿试。
鸿胪寺官员将设置御座,再由光禄寺官员排定位次,会元乃案首,缺席的需鸿胪寺向御前说明,重新钦定。
谁知道等到天亮,郑荀这边竟苏醒了过来,只一直坐着不说话,样子表情有些怪异。
郑荀两天未曾进食,先就伏在榻间吐了,腹内苦水都让他给呕出来。
“什么日子了?”
见他开口,何璟与王义总算松懈下来。
“四月初五,明日殿试可有碍?”王义问道。
郑荀已能下榻,身子还有些虚弱,慢慢踱步至窗棂前,哑声道了句:“无碍。”
他看向两人,记得自己去西明寺回来的路上淋了雨,回来后头昏沉得厉害,记得自己如今乃头名案首。
只那梦却太过真实,真实得令人心生恐惧。
郑荀未再多说什么,长吁了口气。
次日便是殿试。
天刚破晓,三百贡生在大明宫前的丹陛上站着,由宫人赏赐宫饼,不过为了避免殿前失仪,这饼几乎没人会吃,
熙和帝示意鸿胪寺官员发放黄卷,考生一一跪着接受后,回到自己座位上。
熙和帝先前对郑荀有七分满意,此刻看了真人,见郑荀面如冠玉,更是中意几分。
郑荀却身颤了下。
尤其当熙和帝说道:“……不贪为宝,神物自还……”
郑荀脸色骤变,只死死撑着案板才不至于摔倒。
郑荀自幼记忆过人,此时心头一颤,弓着身不由踉跄两步,熙和帝这话,竟与昨日梦中分毫不差。
考生两侧聚着不少王公大臣,郑荀站在前排,本就受众人注目,这会儿其他考生已展卷答题,只他愣怔在原地。
连熙和帝也侧目过来。
郑荀定了定心神,方如默背般执笔写道:“伏惟陛下,臣闻骊龙之珠……臣谨对。”
熙和帝两年前亲政,这是他亲政后首次开科举,题由他亲自拟定,有携私的嫌疑,说是谈论美德,却又涉及帝王之心。
日落之前,郑荀终于停笔。
三百贡士依次离开大明宫。
又次日殿试放榜,传胪唱名。
巷子里再次热闹起来。
郑荀连中三元,被赐予“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
周围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郑荀看着与梦中无异的场景,面上没有半点喜色,勉强将报喜人打发走,自己一个人回去屋子。
那边王义与何璟的报喜人随后至,谁也顾不上他。
大概没有人能猜到,那位新晋的状元公,却独自一人坐在屋子里哭了。
他知道那只是梦,可哪个梦能这样真实,似预兆般,一次又一次印证着将发生的一切。
梦里的庞六儿可是横死的。
他没有如约回去,只在院子里见到被吓傻,跪在地上号啕大哭的冯商,还有那悬吊在树桠间,尸身早腐烂发臭的庞六儿。
生得那样美,会扭着臀儿向他求欢,那么爱干净,长在乡间胆子极大的庞六儿。
地上玉镯被人摔成碎片。
庞六儿终究还是因他而死,梦中的郑荀怕庞六儿死不瞑目,将她葬进了庞家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