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想说的话:】
正文完结啦啦啦啦(开心),今天一口气把正文部分全发了,各位小可爱看的开心的话就留言评论投票支持吧,之后还会有几章番外,写写父皇和太子的相处日常,以及一些太子的童年趣事嘿嘿,当然,还有一些香艳的各种场景的情事(脸红)。
-----正文-----
天色渐明,一线光亮自窗外悄悄然爬进黑暗的内殿,外面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雨滴落在青石地面上砸出滴滴答答的声音。
殿内氛围氤氲着温情和爱意,沈昭躺在床上从后面拥抱着他的太子,下巴支在肩头,整个人慵懒闲适,“醒了?”声音低沉中带着淡淡的温和。
沈祈动了动身子,低声道,“嗯。”
眼眸流出笑意,更紧的抱住怀中的人,沈昭叹息一声,满足不已,“你回来朕可算放下心了。”
心里涌上感动,翻身过来面对着父皇,即使看不清面容,沈祈也知道父皇一定是笑对自己,伸出手抚上他的脸颊,轻声道,“父皇,儿臣回来了,您不用再担心了。”
脸色更加柔和,沈昭抓住抚上自己脸颊的手到了面前亲了亲,“你能明白就好,却安,无论是作为储君,还是朕心悦的人,你都不能出现意外,不然朕可能会做出自己都想不到的事情。”
天光亮起,殿外值守的郑盛悄悄走进内殿到了床榻前,弯腰低声道,“陛下,该起了。”
帐内传出低沉的声音,“嗯,宣人进来吧。”
“是,陛下。”郑盛低声道,随即身后鱼贯而入一群宫女,每个人手上托着洗漱要用的物什。
殿内烛火亮起,帷幔分开被金钩挂在两旁,几个宫女恭敬的拿着衣服站在旁边等待。
沈昭洗漱过后站在原地任由宫女给他整理衣服,旁边则是同样如此的沈祈。
殿内无言却又透着默契温馨,回眸一笑皆是万分情意千般柔情。
收拾妥当后,沈昭挥挥手,一群宫女连同郑盛赶紧退了下去。
走到沈祈面前,他一脸温和,脸上却莫名郑重,“准备好了吗?”
仰头看着他的父皇,威严又强大,在他治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有文景之治遗风,实在是圣君明主。
何其有幸可以做他的儿子,他的太子,他的心悦之人,心跳的很快,沈祈轻笑着点头,脸上是如出一辙的表情,笑容温和又带着一丝血腥,“父皇放心,儿臣早已准备好。”
今日的朝臣皆是面色严峻,站在大殿内心事重重,如今真是多事之秋啊,一件事连着一件事,还桩桩件件都是大事。
淮王禹王两位亲王暗中谋反被朝廷抓捕,江南官场腐败贪墨又被太子连根拔起,边境更有军报传来说匈奴异动频频,似乎是要冬日侵犯边境。
朝臣头痛不已,这几件事都够让人头疼的。
“陛下驾到。”郑盛拖着长音道。
沈昭一脸平静的走到龙椅上坐下,身后还跟着一脸温和有礼的太子。
见到陛下和太子,朝臣赶紧行礼道,“微臣见过陛下,陛下万安。”
“见过太子殿下,千安。”
“平身吧,众位爱卿请起。”沈昭语气淡淡道。
“谢陛下。”朝臣起身按着次序站好。
刑部尚书走出队列高声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事启奏,被关押在刑部大牢的淮王禹王等罪人,现如今证据确凿,还请陛下处置。”
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官员走出队列附和,纷纷要求治淮王禹王两人谋反之罪。
闻言,其他和淮王禹王私下有交情的朝臣为了撇清自己赶紧走出队列要求治他们死罪。
面对众口一致的大臣,沈昭自然是顺势而为,缓声道,“爱卿此言有理,淮王禹王身为宗亲皇室,不思忠君之事,反而暗中谋反,实是大逆不道,制诏,今赐淮王禹王毒酒一杯,即刻执行,府中男丁皆赐死,女眷罚没教坊司。”
“陛下圣明。”朝臣皆拜道。
看着朝臣,沈祈忽然站出来高声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月前儿臣前往江南巡视,却发现江南官场官官相护,上下勾结,暗中贩卖武器并贪污腐败等等,所做之事简直是天理不容,因此,儿臣找到证据将之连根拔起,还请父皇决断。”
唉,太子果然还是忍不住捅破江南官场这件事了,一些大臣心里叹息道。
要说这件事他们不知道那也不可能,毕竟虽说自己不是江南的官员,但总有子侄在那里做官,所以一些其中的事还是知道几分的。
只是他们没想到太子居然是来真的,竟然真的把江南官场上牵涉其中的官员全部抓捕了。
听了太子的话,沈昭眼里流露出怒气,声音冰冷肃杀,“此臣子皆为朕所不取也,既然做下,就该想到有这么一天,传朕命令,此事移交大理寺查办,一切牵涉其中的官员一个都不能放过,朕要让他们明白这天下可还轮不到他们做主。”
大臣们被沈昭肃杀的语气吓得战战兢兢,原本还想求情的这个时候也把话憋回去了,这个时候,谁还看不出来陛下是借此事警醒他们就是傻子了。
殿内氛围冰冷肃杀,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说话,今日一连串下来,他们也算是看清了陛下的态度,对于踩到底线的事以陛下的性子是决计不会退让的。
这个时候,兵部尚书走出队列沉声道,“启禀陛下,边境军报,匈奴异动,似是冬日侵犯我朝,此情报已被证实。”
此言一出,所有大臣尽皆哗然,虽然早就听说了边境匈奴异动的事,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居然真的匈奴要侵犯边境了。
殿上吵作一团,有的大臣激愤不已,誓要朝廷出兵给匈奴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何为王师,有的大臣则是建议持兵不动,还有的则是想要通过和亲来解决此事。
听着大臣们的话,沈祈脸色冰冷肃杀,站出来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匈奴部族屡次三番犯我边境,实是屡教不改,儿臣以为决不可坐以待毙,必须给他们一个难忘的教训。”
此话一出,一些大臣面面相觑,太子殿下这也太想当然了,嘴上说着开战很容易,但实际上,自古以来,战争,就是国之大事,战火一起,就是成片上万的死亡流血,哪儿能这么容易就开战。
只不过鉴于太子的身份,一些大臣只能摇摇头不说话了,毕竟此事还要看陛下是个什么态度,要是陛下也想开战,他们就算说破了嘴皮也没用,反之,他们就不用费劲儿了。
沈昭对于那些个大臣心中的想法了若指掌,因此,他也不打算多浪费口舌,只是淡淡却不容拒绝道,“朕以为太子所言有理,匈奴屡次三番犯我边境,确实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而且,自朕上位以来,武装军队,加强其作战能力,扩骑兵,修马场,如今也是时候给他们厉害看看了。”
听了陛下的话,大臣们想了想确实如此,这些年来军队的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不说步兵,就说骑兵都已经到达恐怖的十万人了,再加上数不清的步兵军队,还有新式武器装备,嗯,这么想来,匈奴算个毛啊,来多少吃多少。
一时间,群情激奋,大臣们纷纷脱离中立变成了支持战争的积极分子,“陛下,微臣以为太子殿下说的有理,匈奴如此行事,确实该给他们一个教训。”
“陛下声明,微臣以为可即刻动员军队,日夜准备。”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一个个大臣纷纷表示他们早就看不惯匈奴蛮子了,这次必须给他们点厉害颜色看看,不然当他们雍朝是软柿子吗?
对此,沈祈不可置否,眼里流露出满意,身为雍朝的臣子,就该如此,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下朝后,大臣们纷纷面色凝重的回府,深知圣意的他们知道最迟冬日雍朝和匈奴就要开战了。
沈祈跟着父皇来到书房,站到了一幅巨型地图面前,上面不仅有雍朝,还有着匈奴的分布。
看着广袤无垠的草原,沈昭眼里流露出一丝势在必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草原作为雍朝的后花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月后,冬日,匈奴悍然发动攻击,侵袭雍朝边境,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得知消息,雍朝上下震动,民情激愤,朝廷立刻调兵遣将派往边境增援。
十月末,军队有条不紊的向着边境出发。
十一月,两军合击匈奴军队于冀州城外,匈奴大败而归。
消息传回朝廷,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面对退回草原的匈奴,究竟是再战还是议和成了朝野上下议论的大事。
沈祈站在殿阶前一脸严肃,“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应乘胜追击灭其主力,不然来年冬天匈奴还会再犯我边境,而且,既然如今已经胜利,就更应该斩草除根。”
此话一出,有的大臣站出来反对,“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太子所言不妥,既然匈奴已经退回,不如议和,这样可减少伤亡。”
“微臣附议,太子所言有理,只是草原辽阔,我军从没有过深入草原伏击匈奴的经验,若是在草原陷入匈奴的埋伏怎么办。”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有反对的大臣,也有赞成的将军,面对文官的退群,武将一脸不屑,“启禀陛下,末将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匈奴年年犯我边境,年年议和,难道要永远下去吗?再说了,如今军队早已有能在草原作战的能力,遇上匈奴,末将敢保证绝对让他们有来无回。”
其他将军纷纷出列附议道,“末将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有理,如今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请陛下下旨,末将愿为先锋,为陛下前驱。”
“启禀陛下,万万不可听从武将的一派胡言,他们……”
文官武将就此问题吵作一团,整个大殿顿时热闹非凡。
沈昭坐在御座上看着大臣们争论不休,眉眼间闪过一丝烦躁,旁边的郑盛见状赶紧上前道,“肃静,朝堂之上不可大声喧哗。”
闻言,所有大臣只能勉强安静下来,只是文官武将怒目而视,恨不得把对方按在地上狂揍。
见安静下来,沈昭恢复了平静,淡淡道,“众爱卿所说皆有理,只是朕以为太子所言更有理,年年匈奴犯我边境,朕早就不耐,如今既然众位将军说能在草原上作战,朕就准了乘胜追击的奏折。”
“陛下,微臣以为”有的大臣不甘心还想说话,却被旁边大臣拉了回去,见到同僚不断使眼色,官员只能憋屈的闭嘴。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大臣们都看出来了陛下的心思,阻拦不住说不定还要惹怒圣上。
缓缓扫视所有大臣,沈昭满意点头,“既然如此,那就依太子所言,对匈奴斩草除根。”
十二月,军队整顿完毕主动对匈奴发动进攻,两军再次交战。
二月末,匈奴在草原被击溃,匈奴王被活捉,其他高级贵族或死或被俘,剩下的几万人被当做奴隶押回雍朝。
历经几个月,匈奴彻底被打倒,得知消息后,朝野上下兴奋不已,盘踞边境几十年的敌人终于消失,实在是太好了。
夜里,紫宸殿,灯火通明。
层层叠叠的床榻深处是不断起伏的人影,一声声的喘息声溢出,带着几分难耐和挥之不去的畅快。
沈祈被压着不断深入,眼角被快感逼出泪水,红润唇瓣紧咬,“嗯,父皇,慢点,啊父皇,儿臣不行,不行了。”
紧紧抱住怀里的人,沈昭难掩兴奋,呼吸急促,语气低沉,“忍着,朕入的十分爽快,嗯,夹的真紧,好敏感啊太子。”眼里流露出笑意,狭长眼尾勾勒出殷红,透着情色和深重欲望。
情事持续了很久,等到一切平静下来时,沈昭把人抱在怀里抚摸着汗湿的长发,“却安,这天下终于是太平了。”
疲惫不堪的沈祈听到这话,清醒了几分,他抬起头看着面前的人,一脸笑意,“父皇,儿臣会陪您到最后的。”
空气沉默了几秒,沈昭低头深沉的看着他,眼尾透出温和,声音温柔低沉,透着淡淡的温馨,“朕知道。”
正元二年,景德帝退位,太子登基,号为景文帝,在位期间,景文帝励精图治,鼓励百姓耕种,对外扩张作战,对内安抚民心,自此开始了后世所知的德文之治。
而史书上景德帝景文帝之间的君臣父子之情更是被当做典范被历朝历代所称颂,当然也有野史上记载二人之间曾有不伦,只是时人都嗤之以鼻,不曾相信。